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2024)选登 | 四川省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
中国农民合作社作者:日期:2025-06-25点击: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合作经营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六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各地推荐基础上,遴选出74个典型案例。现推出第六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供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学习借鉴,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模式机制和有效路径。主题类型:构建农业经营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深耕本地茶产业资源,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茶叶绿色生产、品牌引领与技艺传承,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四川省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
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鹏达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明德茶叶历史悠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挥毫题字“水可明心,茶可明德”,明德茶由此声名鹊起。鹏达合作社依托“明德茶”文化,主要从事茶叶种植、手工茶制作、销售与技能培训等,有成员116户,其中农民成员110户,茶叶种植面积1300余亩,种植茶树550万株,年产成品茶叶约8000斤,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一、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经营体系
一是建制度。鹏达合作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章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按照“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土壤监测、统一管理措施、统一商标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的“六统一”要求,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重分配。鹏达合作社成员中有6户以现金出资,110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为保障成员利益,合作社将可分配盈余的70%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202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452.3万元,实现盈余127.5万元,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76.8万元。
三是强连接。鹏达合作社与茶叶公司合作,由公司为成员及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以80—100元/斤收购合作社生产的鲜茶叶;向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出资、占股50%,年底按股获得分红;受明德乡石狮村委托运营管理村集体所有基础设施,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吸纳农户入园务工,年用工4000人次开展茶园管护、采摘、施肥等,支付务工费110万元/年。
二、做优生产环节,保障产品品质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鹏达合作社与西华师范大学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每年邀请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在春、秋两季开展茶叶种植技术指导。成立专家工作站,聘请西南大学15名专家组建服务团队,每年向合作社成员及周边种植农户开展茶叶绿色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技术指导,推广改善土壤活性和有机质的相关技术,改良明德毛峰、银针等稳产高质品种,增强技术支撑。
二是推行绿色生产。鹏达合作社坚持传统种植方式,积极推进“以草治草、人工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设立农药安全管理小组,对合作社成员和种植户进行常态化宣传,每年定期进行产品农残检测。购置可降解杀虫板1000个、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20个、昆虫诱捕器500个,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合作社与营山县大柏树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等2个养殖场签订种养循环粪污消纳协议,每年免费从养殖场收取约1600吨生猪粪污,促进种养循环和资源有效利用。2022年,营山县明德茶叶成功申报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传承非遗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德茶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分采摘、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和拣剔等八道大工序,通过手工杀青炒制而成的茶品质颇高。2015年起,鹏达合作社组织村里20余位有意愿学习制茶的青年共同钻研传承明德茶手工炒茶技艺,每月由合作社理事长、非遗传承人集中开展至少一次专业培训和操作示范活动,促进明德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四是突出品牌引领。鹏达合作社生产的明德茶产品获得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南充市特色农产品、南充市科技成果金奖、营山县文旅特色商品等荣誉。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注册“明德贡茶”“陈大寨甘露”“邓氏明德茶”三个商标,申请入驻南充市“好充实”区域公用品牌。合作社在营山县开设销售门店,积极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活动,2024年在四川第十届农博会上,湖南一家采购商订购合作社茶叶礼盒400个,价值70万元。
三、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深挖旅游资源。鹏达合作社所在明德乡茶叶种植面积6000余亩,高山茶园高低错落的茶树、整齐蜿蜒的造型,形成了独特而壮观的自然人文风景。合作社以茶产业为支撑,全面推进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投资建设从明德乡到茶园的公路13公里,投资200万元建设明德茶园接待中心,培植成片映山红90余亩,开发星空露营、日出观景等旅游项目。目前,合作社已基本建成集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每年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消费产值200余万元。
二是开设研学课程。为推广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茶园生产过程、茶叶种类和冲泡技巧等,鹏达合作社与县域内12所中小学校达成合作,围绕“茶香和劳动研学”开设研学课程。合作社建设茶科教实践基地、多功能活动室、学农种植区、制茶体验区、生活技能培训中心等,能同时容纳上百名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2024年,合作社共开展32批次研学活动,接待学生约4200余人次,实现研学收入10余万元。

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深耕本地茶产业资源,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茶叶绿色生产、品牌引领与技艺传承,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四川省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
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鹏达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明德茶叶历史悠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挥毫题字“水可明心,茶可明德”,明德茶由此声名鹊起。鹏达合作社依托“明德茶”文化,主要从事茶叶种植、手工茶制作、销售与技能培训等,有成员116户,其中农民成员110户,茶叶种植面积1300余亩,种植茶树550万株,年产成品茶叶约8000斤,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一、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经营体系
一是建制度。鹏达合作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章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按照“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土壤监测、统一管理措施、统一商标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的“六统一”要求,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重分配。鹏达合作社成员中有6户以现金出资,110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为保障成员利益,合作社将可分配盈余的70%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202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452.3万元,实现盈余127.5万元,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76.8万元。
三是强连接。鹏达合作社与茶叶公司合作,由公司为成员及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以80—100元/斤收购合作社生产的鲜茶叶;向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出资、占股50%,年底按股获得分红;受明德乡石狮村委托运营管理村集体所有基础设施,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吸纳农户入园务工,年用工4000人次开展茶园管护、采摘、施肥等,支付务工费110万元/年。
二、做优生产环节,保障产品品质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鹏达合作社与西华师范大学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每年邀请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在春、秋两季开展茶叶种植技术指导。成立专家工作站,聘请西南大学15名专家组建服务团队,每年向合作社成员及周边种植农户开展茶叶绿色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技术指导,推广改善土壤活性和有机质的相关技术,改良明德毛峰、银针等稳产高质品种,增强技术支撑。
二是推行绿色生产。鹏达合作社坚持传统种植方式,积极推进“以草治草、人工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设立农药安全管理小组,对合作社成员和种植户进行常态化宣传,每年定期进行产品农残检测。购置可降解杀虫板1000个、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20个、昆虫诱捕器500个,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合作社与营山县大柏树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等2个养殖场签订种养循环粪污消纳协议,每年免费从养殖场收取约1600吨生猪粪污,促进种养循环和资源有效利用。2022年,营山县明德茶叶成功申报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传承非遗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德茶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分采摘、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和拣剔等八道大工序,通过手工杀青炒制而成的茶品质颇高。2015年起,鹏达合作社组织村里20余位有意愿学习制茶的青年共同钻研传承明德茶手工炒茶技艺,每月由合作社理事长、非遗传承人集中开展至少一次专业培训和操作示范活动,促进明德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四是突出品牌引领。鹏达合作社生产的明德茶产品获得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南充市特色农产品、南充市科技成果金奖、营山县文旅特色商品等荣誉。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注册“明德贡茶”“陈大寨甘露”“邓氏明德茶”三个商标,申请入驻南充市“好充实”区域公用品牌。合作社在营山县开设销售门店,积极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活动,2024年在四川第十届农博会上,湖南一家采购商订购合作社茶叶礼盒400个,价值70万元。
三、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深挖旅游资源。鹏达合作社所在明德乡茶叶种植面积6000余亩,高山茶园高低错落的茶树、整齐蜿蜒的造型,形成了独特而壮观的自然人文风景。合作社以茶产业为支撑,全面推进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投资建设从明德乡到茶园的公路13公里,投资200万元建设明德茶园接待中心,培植成片映山红90余亩,开发星空露营、日出观景等旅游项目。目前,合作社已基本建成集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每年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消费产值200余万元。
二是开设研学课程。为推广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茶园生产过程、茶叶种类和冲泡技巧等,鹏达合作社与县域内12所中小学校达成合作,围绕“茶香和劳动研学”开设研学课程。合作社建设茶科教实践基地、多功能活动室、学农种植区、制茶体验区、生活技能培训中心等,能同时容纳上百名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2024年,合作社共开展32批次研学活动,接待学生约4200余人次,实现研学收入10余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发布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