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品展示

颠覆味蕾记忆的达州市万源大竹河豆腐

      黎明前,夜色尚浓,大竹河场镇的老木屋里,准时响起石磨磨豆浆的沙沙声,这是豆腐老板每天的晨奏曲。大竹河用家传手艺做出的豆腐,细腻温润,放在掌上,颤颤悠悠,带着余温,温暖着山里人家的家长里短,诱惑着食客们的味蕾。
       豆腐坊的热气憋着一股劲儿从门口往外涌出,仿佛在向人们昭示,豆腐老板的忙碌气氛。透过浓浓的热气,你可以看到男人一手握着木架,在晃动豆腐包,另一手拿着水瓢,从缸里往豆腐包里舀刚磨好的豆汁,乳白色的豆浆瀑布似地流进下面的大锅里。
       “来两块豆腐,你家的豆腐好吃。”豆腐西施拣起豆腐装进塑料袋递给客人,扯下肩上的毛巾,擦擦脸上的汗,笑着说:“好吃不好吃,你吃了自然知道。”细看那豆腐,白白嫩嫩,飘着一股浓浓的豆香味,你挑剔的味蕾早就被它诱惑了。常吃豆腐的人知道,豆腐要是做嫩了,不禁火,一炖就碎。大竹河豆腐不老不嫩,恰到好处,经高压锅炖煮,不烂反而蓬松软滑,口感缠绵,豆香悠长悠长。
        五十多年前,临到春节,吃过晚饭,母亲把黄豆倒在竹筛里,选出杂质,淘洗干净,用山泉水浸泡。第二天天还没亮,母亲就起来磨豆浆,磨盘转动的沙沙声,汤勺舀豆子喂进磨孔的摩擦声,连同那淡淡的豆香味飘进床前,唤醒我年少的梦,那口水早已垂涎三千尺。我知道自己说“垂涎三千尺”,纯属吹牛,那只怪李白破坏规矩在先,几千年来人们还在为他点赞呢!饶过我这无名小卒,智者不计愚人过哦!
        记得那时候的黄豆是自家种或者集体分配,家家户户每年都会在自留地里种上几分地黄豆,施农家肥,豆子成熟时扯出豆秆,背回家晾晒在院坝上。豆壳快开裂时,摊在竹晒席上,用梿枷敲打出豆子,去掉豆秆豆壳晒干,就可以把饱满滚圆的豆子收藏进大木桶或竹篓。每家都有一台小石磨,是逢年过节做豆腐的必备工具。
       在上个世纪缺衣少食的年代,生活不易,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经常吃上豆腐,只有逢年过节才自己做豆腐,当然红白喜事豆腐必须登大雅之堂,离开豆腐就是不能成席。不会做豆腐的人,就只顾得上大快朵颐,不去细想这豆腐好吃的原因。
       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传统手艺被先进的工业机器替代。原来磨十斤豆子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十分钟不到就能完成,省时又省力。
       制作豆腐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摸索改进,豆腐制作技术已臻完善,为东南西北各地的人们所掌握,而且各有改良、风味各具。豆腐想要做得好,要在豆子、水、石膏、火候几方面下功夫。豆子品种,加水多寡,浆磨粗细,石膏量和投放时机,以及火柴选择、火候掌握,都是学问,火势平缓为宜,文火慢煮,火劲十足的柴反倒不适合。
      豆浆磨好,水烧好,下锅前,先把豆腐帕四角挂在灶锅上的四个木钩上,形成一个凹形,把豆浆舀到豆腐帕里,沥下细腻的豆浆,然后煮熟豆浆,最关键的就是点豆腐。俗话说:“点得好,豆腐脑;点不好,黄水汤。”大竹河豆腐传承的是用石膏点豆腐,先把石膏水分三四次倒入豆浆锅里轻轻搅匀,盖上锅盖,慢慢待其凝结成豆腐脑。随后用洁白的纱布把豆腐脑包裹放进竹筛中或专用方形木框里,锁紧白布口子,不能让豆腐脑流出,在上边盖一块木板,压上石头让水分慢慢渗出,一箱洁白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做豆腐是一门技术活,也有大学问。经验丰富、技术老到的手艺人,一斤黄豆至少可以做出三斤半豆腐,技术差的,可能一斤半都做不出。前提条件是豆子必须颗粒饱满、光泽度高哈!
      大竹河山高溪多,气候区域性差别复杂多变,土质特殊,水富含矿物质。大竹河人世代坚持选用无污染的任河水、山泉水、井水,上好的黄豆,不掺假,做出了一锅又一锅风味独特的好豆腐。随着技艺、品质、口感不断精进,交通便捷助力,大竹河豆腐的美誉渐渐远扬,尤其是大竹河红豆腐最负盛名,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有漂洋过海、远飞异国他乡,进入城市的菜市场、食堂、酒店,呈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你在万源城大小火锅店菜单上“素菜一栏”可以看到“大竹河豆腐”。大竹河娃儿从来不会扯谎日白,不信?你去瞧一瞧吧!
       大竹河豆腐除做煎豆腐、水豆腐、油豆腐之外,乡亲们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出新口味新品名:豆浆煮熟未点石膏叫鲜豆浆,豆浆烧开冷却形成一层膜叫豆油皮,鲜豆腐发酵加酒、辣椒葱蒜等佐料叫红豆腐,鲜豆腐烟熏就叫豆腐干,用油炸叫炸豆腐,豆腐干卤了叫五香豆干,豆浆加白菜煮就叫渣豆腐。五花八门的豆腐制品,大大满足人们越来越挑剔的味蕾。我再告诉你一个你从来没听说过的豆制品:用豆腐做菜板,是切熟食品的最佳选择。这是我的独家创新作品!
     大竹河人用黄豆做的豆豉,让你垂涎三尺。做豆豉的工序并不复杂,提前一天泡黄豆,第二天将泡胀的黄豆煮熟,然后沥干,用洁净的布帕包好,放在箩筐里用蓑衣、棉被等密闭盖好发酵。一周左右,将发酵好的淡豆豉(必须有浓浓的香味)倒在盆子里,再加酒、盐、姜蒜末、花椒和干辣椒拌匀,摊在簸箕里,晾晒两三天后就可以食用。特别声明:盐少,豆豉发酸;盐放多,豆豉太咸。
      去年,朋友到大竹河品尝了大竹河的豆腐宴,简直是让他大开眼界。先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润润喉咙,为后面的美食入喉做好铺垫,暖暖胃,加不加糖,那根据自己的喜爱哈。第一道菜:烟熏豆腐干,蘸干辣面下酒,最绝好的是配上大竹河包谷烧酒。第二道菜:血豆腐粑。第三道菜:豆芽凉拌三丝。第四道菜:油炸豆腐蒸大酥。第五道菜:豆豉炒蒜苗回锅肉。第六道菜:高压锅炖鲜豆腐腊猪蹄。第七道菜:五香豆干炒鸡柳。第八道菜:青菜渣豆腐,配上特有的大竹河佐料。第九道菜:麻婆豆腐。第十道菜:木耳凉拌豆油皮。最后就是一碟大竹河红豆腐,这是专配大竹河罐儿洋芋饭的专属品。如果时间允许,热情好客的大竹河人,还会给你做出更多口味不重复的豆腐食品,让你欲罢不能。
      朋友在餐桌上聊得正欢天,他突然冒出一句:“我发现大竹河人皮肤都挺白皙细嫩,啥子原因喏?”我看着满桌子味美绝色鲜香的豆腐食品,脑子灵光一闪,顺嘴就回到:“主要是我们大竹河的豆腐养颜哦!”朋友先是“啊”的一声,露出惊讶的表情,立即大口朵颐起来,吃得憨憨的、乐此不彼。我非常得意,自己居然说出这么机灵的话,赞美家乡的美食。嘿嘿!!骨子里是为大竹河豆腐打了广告。值得!千真万值!
      大竹河豆腐滋养着大竹河人,它不仅是一道道智慧美食,也是故乡人的自豪,更是身在他乡人的思念与寄托。
      大竹河人有如同豆腐一样品性:做事从不掺假;做人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创业红红火火;合作长长久久。大竹河人信奉献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任何事情不走违法违规失德之捷径。
      大竹河儿女坚持用诚实、善良、勤劳和智慧,用大竹河养育的质朴品质,在天涯海角,踔力奋发创造幸福美丽的新生活,铸就自己生命的伟大。

文章来源:凤凰山下【乡村振兴】颠覆味蕾记忆的达州市万源大竹河豆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