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策法规

农村民宿火热的冷思考

作者:日期:2025-07-29点击:

    疫情以来,城市郊区农村民宿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虽然没看到官方的统计报告,但身边人的行为更能说明形势。身边好几个同事都选择节假日去郊区民宿住几晚,一个房间高达1000-2000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可见需求之旺盛。

    再看供应端,听说家里两个亲戚都翻盖了农房,修成了2层小楼,小院修葺一新。整院出租,一晚5000多元,据说已经赚了好几个5000。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发现,市郊民宿市场一片火热。消费和供应,这两个既微观又宏观的概念,在民宿经济上体现得相得益彰。

    从消费端看,受疫情影响,居民跨区域出游困难,节假日游玩只能向市郊转变。80、90后现在是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观念与父辈大不相同,略带消费主义的倾向着实促进了消费增长。

    从供应端看,全面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过去没有充足的住宿宾馆时,郊游只能当天往返,极大地压缩了游客的热情。而兴建了众多的民宿后,游客就纷涌而至。可见,供应端的提升也能促进消费(在消费需求旺盛的前提下)。

    旺盛的情况也要冷静分析。前述说了,消费需求旺盛是供给侧改革的前提。假如消费需求不旺盛了呢?就郊旅而言,疫情结束后,国内游成为了市民的首选后,民宿的需求势必会下降。另外,民宿能否一年四季都旺盛也是问题,采暖问题、大雪封山问题等等。

    民宿冷了怎么办,村民又该何去何从?政府应该比村民看得远一些,要正确引导村民投入到民宿投资中,对于加杠杆投资的情况要合理疏导。此外,郊区政府应当规划好总体民宿数量,避免前期火热加速后期的冷清。

    目标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固定的,他们的消费需求总体上是固定的,甲消费多了,乙就会消费少,都消费给丙了,甲乙一点也没了。多元化需求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却又是残酷的。(村民加杠杆投资,赔本了还不起贷款怎么办?)

    政府多一点正确引导,村民多一点知识,才能判断得准确一些。

文章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