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特写

猕猴桃铺就致富路——记宣汉水果协会副会长、兴伟合作社带头人康正兴

作者:日期:2025-10-25点击:

     猕猴桃铺就致富路

——记宣汉水果协会副会长、兴伟合作社带头人康正兴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四川省宣汉县华景镇红岩洞社区的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藤蔓间硕果累累,绿意盎然的果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宣汉县兴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宣汉县水果协会副会长康正兴。他以产业为笔,以实干为墨,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猕猴桃长势特别好,预计产量可达7万余斤,销售收入突破50万元。”红岩洞社区第一书记苟勇介绍。而这份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康正兴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引领。

      作为宣汉县水果协会副会长,他不仅具备前瞻性的产业视野,更始终扎根一线,将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推动华景镇猕猴桃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走进果园,康正兴穿梭于藤蔓之间,仔细查看果实品质。“我们种的是翠香品种,口感好、市场旺,但关键在于管理。”他强调,“为保证品质,我们坚持绿色生态种植,全程人工管护,科学施肥,不打催熟剂,不滥用化肥。”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让“华景猕猴桃”逐渐在川渝市场打响名号。


       自2016年成立宣汉县兴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康正兴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达500亩,年用工超3000人次以上,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务工群众年均增收超万元。

     “我在园区务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还有土地流转费,日子越过越踏实。”红岩洞社区4组村民文先奇笑着说。更令人振奋的是,合作社推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成为“小股东”,实现“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分红有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真正让群众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作为宣汉县水果协会副会长,康正兴不仅关注自身发展,更主动承担行业引领责任。他多次组织技术培训,推广绿色防控、科学修剪、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种植技术,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猕猴桃种植近1000亩,推动全县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协会的目标,是打造‘宣汉优果’品牌,让本地特色水果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康正兴说。

       面对猕猴桃保鲜期短、销售压力大的难题,他带领合作社建成冷链冻库,与邮政物流建立“产地直发”合作机制,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渠道,让“小猕猴桃”对接“大市场”,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广东、浙江等地。“我们采用‘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全年带动务工3000余人次,为村民增收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苟勇表示,康正兴不仅是一位实干家,更是一位有情怀的带头人,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华景镇猕猴桃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达200余万元,成为宣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范。而康正兴,也正以水果协会为平台,推动更多乡镇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华景猕猴桃’区域品牌,发展果酒、果干等深加工产品,探索农旅融合新业态。”康正兴目光坚定,“作为宣汉县水果协会副会长,我有责任带动更多果农走上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从一人创业到众人共富,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康正兴用一颗“猕猴桃”,串起了千家万户的“致富梦”。在这片巴山蜀水的希望田野上,他正以实干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走进华景镇,猕猴桃园里忙碌的身影与村民脸上的笑容,让我真切感受到产业振兴的温度。康正兴不仅是合作社的带头人,更是一位有情怀、有担当的领路人。他用一颗猕猴桃,串起百姓致富梦,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令人敬佩。

      (龚建华 伍福国)






 

文章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