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镇杏树村党总支书记黄义红:带领村民踏上“杏”福路


黄义红,男,汉族,生于1975年4月18日,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普光镇杏树村2组人,现任杏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法人代表、宣汉县水果协会副会长、宣汉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外出创业人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普光镇党委政府表扬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乡村治理促进文明乡风★
黄义红早年在杏树村从事种养殖业,后到广东打工,从事餐饮行业,2006年,借普光天然气开发的有利时机,返乡创业从事餐饮、工程机械租赁等业务。早年的经商经历,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2016年,黄义红在上任杏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初期,遇到重重困难,他硬是一个接着一个啃下来。上任头件事,他就紧抓班子建设,打造凝心聚力的党支部。他创新推行“流动支委会”法,带领支部班子成员进农家院坝近距离接触村民,面对面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线快速解决民生等涉及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事项,现场解答释惑,疏通了干群连心桥。普光作为宣汉工业的主战场,征地拆迁是工作中的难题。黄义红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化解矛盾,有力推动了征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杏树村已征地2317.6亩,拆迁房屋49767.97平米,搬迁204户612人,杏树村作为普光园区建设主战场,浙江正凯、亿隆环保等企业已顺利相继入驻。
趁着脱贫攻坚和普光大开发的东风,黄义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人畜饮水工程7处、维修硬化道路11公里、产业道路6公里、新建冻库一座、改造危房122户,改造农网5公里,安装路灯300盏,完成红色文化展示厅、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打造;建设了红军广场、观光游步道;合理利用村级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原鲤鱼小学翻建一新,文旅基础不断夯实,村容村貌有效提升。
他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十九条》,规范了村民的言行举止,采取多形式激励群众争当道德模范,以规治村效果不断凸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他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厚植村民爱党爱国情怀。
如今的杏树村焕然一新,果林环绕,屋舍俨然,整洁有序,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杏树村的变化,村民最有发言权:“我们村的义红书记敢闯敢干,真是‘很得力’!在他的带领下,村子美了,百姓富了,生活也更有滋味了。”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领航。杏树村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良,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黄义红2016年当上村支部书记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杏树村一直有着种植杏树的传统,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杏树,杏果出产频丰。黄义红就在思考,能不能把杏树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怎么发展?经过请教专家论证,进行市场调查,征求村民意见,黄义红认为,种植杏树大有可为。
说干就干,2018年,黄义红利用村里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红杏产业,成立宣汉县杏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户 基地 专合社”模式,采取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统一管理,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他带领班子成员探索实施“村集体 农户 合作社”的“433”入股分成托管模式,即:出土地的群众占40%,合作社占30%,村集体经济收入占30%。为了促进杏产业发展,他引进了金太阳、凯特、丰原红、海棠红等优质杏品种,邀请市县果树专家不定期到村进行技术指导,培养杏树种植能手,带动种植户科学种植,不断提升红杏品质和种植规模,实现处处种下了“产业树”,结出了“致富果”。
一子落而全局活。如今,已成功注册“巴山红杏”商标,申请了“地理标识性”农产品保护,红杏种植日益成为该村的重要产业。目前,全村杏树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业覆盖全村758户、2749人,吸纳务工村民300余人,今年挂果面积200亩,年产量2万余斤,年产值可达30万余元。
“当时村里很贫穷,村民思想也非常保守,要想闯出一条产业之路难,建出一条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更难。”回想起过去黄义红这样说。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山,满是杂草,现在我们村里种上了杏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78岁的村民刘宗云一边指引着游客摘杏子一边乐呵呵地说道,“闲的时候在这儿除草、摘杏,一天能挣100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杏树村如今已华丽蝶变为“美丽乡村”。让村民们尝到“甜头”的,不仅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有红色旅游带来的美好生活。
“每逢周末是我家最忙的时候,游客们在村子里游玩后,很多人来我这里吃饭,不到晌午,客人就坐满了。”中午时分,杏树村村民刘波正在自家开的家庭农场里忙得不亦乐乎,不少游客正在品尝着“坝坝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