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万源:大竹倒流河畔美食香 传统工艺备货忙供应

四川万源,山高溪深,土质特殊,气候区域性差别复杂多变,富含矿物质的河水浸润着富硒的土地,滋养出极具独特风味和营养的特色食材,其中尤以大竹河豆制品最负盛名。每到年关,万源市大竹镇便要开始着手做红豆腐,将这道红红火火的“佳肴”送上餐桌。八百里任河从重庆城口流到万源,当地人叫它大竹河。自古大河向东流,大竹河却一反常态,自东向西,也就有了倒流河的美名。年关将至,倒流河畔的村民又忙碌了起来,开始赶制传统手工美食,以备年货供应。
要说倒流河畔的美食,传统手工制作的红豆腐便是其中一绝。红豆腐以豆制品为主,制作过程精细且复杂。选豆、浸泡、磨浆、过滤、沉淀、装箱,从金色的原料到雪白的成品,只是华丽转身的第一步,后续制作还很漫长。
万源市大竹镇手工红豆腐制作大户 周新燕:竹子砍下来之后划成块,用水把它洗过之后,然后把它晾干,晾干之后上面再铺一层谷草,谷草上面再铺一层纱布,纱布上面再打上豆腐,豆腐上面再盖一层纱布,发酵时间必须控制在22天左右,温度必须在15到20度。
豆腐进行自然发酵后,蛋白质转成氨基酸,再用老姜、红椒、大蒜,将已经长满益生菌的腐乳在里面一裹,这个千百年来餐桌上的精灵就变成一身红艳。再用青菜叶包裹、装坛,美味与香气就能存封一整年。通过这样制作出来的红豆腐,松软细腻、咸辣适中、清香爽口,从不愁销路。
寒意愈深,年味渐浓,但在万源市大竹镇红豆腐制作大户周新燕的家中,却是热闹繁忙。选料、熬煮、加工、发酵、包裹......一道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做起来却马虎不得。据周新燕介绍,今年是她制作红豆腐的第五个年头,经验丰富的她娴熟地将豆腐切成方块,再经过精心制作,红彤彤、火辣辣的红豆腐就被装入罐中,等待时间的“沉淀”,成为特色美食。
我们做红豆腐五年以来,始终坚持选用纯天然无公害的原材料。在制作过程当中,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大竹河的红豆腐,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当地优质黄豆和高山蔬菜为原料,用任河水磨制成豆腐,通过压榨切块、温室发酵、加拌调料、入坛秘藏等工序制作而成。由于气温限制,这一年一度的美味,制作时间只有两三个月。这段时间,周新燕已经在赶制第二批红豆腐,松软细腻、清香爽口、咸辣适中的口感,在制作前便已是预订满满,供不应求。
大竹河豆腐丰富着沿河岸边人们的生活,它已经不是一道美食,是故土人的自豪,是他乡人的思念。在万源市大竹镇,周新燕的红豆腐是制作大户,勤劳的大竹河儿女用双手致富,创造出幸福美丽的生活。
大竹镇红豆腐制作大户 周新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们和月台坝村合作。要加大在村民家中收购原材料的比例,帮助村民增收,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人。我现在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家乡,助力家乡更好发展。
订购热线:18282266639 周新燕
万源市大竹镇手工红豆腐制作大户 周新燕:我们每年销到北京、天津、西安、达州各个地方都有,罐装的话我们每年要销售几千罐 ,瓶装加起来就是上万罐,一两个月就是二十多万块钱。
倒流河畔的土豆粉条也是一大特色。在大竹镇岚溪村村民王茂祥的家中,数十人正忙着制作手工土豆粉条。烧火、打芡、揉搓、手工压面机压成条、凉水冰透、晾晒,一系列流程忙而不乱。
万源市大竹镇手工土豆粉条制作人 刘国军:水、锅、罐都要讲究干净,在打粉的前提下要多漂多搅,粉就要白一些。芡打好、打熟,才倒在盆里和匀,用手搓,像做包子那样揉熟粉条质量才好,口感才好。
土豆粉条选用的原材料是优质的万源富硒马铃薯,夏季的时候加工成土豆淀粉,每到冬季气温下降到0℃到5℃的时候开始加工成土豆粉条。加工后的粉条经过风干、晾晒之后再捆绑打包对外销售。
万源市大竹镇岚溪村村民 王茂祥:(这是)我们大竹河的土特产,每年几百斤,基本上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
大竹河地处大巴山北麓,是四川境内唯一的汉江水系河流。这里山高溪深,海拔落差达1500米以上,土质特殊,气候复杂多变,极具生物多样性。因此,这里的食材具有独特的风味。现在,这里的豆腐干、红豆腐、土豆粉、干土豆果、干土豆片、肉蛋糕、腊肉等多种手工特产美食畅销市场,成为年货的首选。
万源市大竹镇的水质太好了,含富硒微量元素较高,红豆腐采用了传统工艺制作流程,所以能够畅销全国各地。
大竹河加油站周姐土特产:红豆腐:豆腐干:粉条:豆油皮等……
订购热线:18282266639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