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企业专栏

大巴山深处的“药材王国” ——宣汉县返乡农民工杨昌林创新创业工作纪实

作者:日期:2025-08-20点击:


       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河村土生土长的青年杨昌林,曾经只是亿万农民工中普通的一员。通过在深圳、上海、重庆等地打工,然后返乡创新创业,不断拼搏进取,打磨和创造了精彩人生。

          返乡农民企业家杨昌林

            产业发展      生态双赢

      2002年,杨昌林在三墩土家族乡承包荒山坡地,建成了5万余亩的药材基地,于2011年创办了宣汉县龙森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运作模式,创建100000亩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并把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变成“中药材技术培训孵化场所”,手把手地教乡亲们药材种植技术,现已培育科技示范户160多户,带动乡邻发展药材7万多亩,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同时,采用把药材废弃物发酵成肥料、烘干成燃料等方式综合利用,既让药材资源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又控制了环境污染,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丰收。


        执着创业    厚积薄发

      通过10多年的发展,杨昌林在宣汉县境内已建成4个基地。即: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高山中药材万亩示范园、南坪镇修缮村千亩林下示范基地、峰城镇寨扁村和天龙村中药材育苗基地。不断向县外拓展基地领域,在通川区碑庙镇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并把万源市大沙镇花鳄乡作为扶贫示范基地,种植木瓜6000余亩。截至目前,该公司共种植有云木香、厚朴、木瓜、大黄、前胡、杜仲、丹参等20多个道地及名贵中药材,年产值达3200余万元。2017年,在四川普光经济开发区方斗食品功能区征地近48.8亩,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的药材饮片加工厂。工程拟分三期建设,目前,第一期建设已经竣工投产,建成“公司+基地+农户+加工+市场”的全产业链条。


            博爱大义     知恩反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杨昌林带动当地农户,实施统一育苗(种)、供苗(种)、栽培(技术支持)、肥料、防治病虫害、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产业链,形成了公司与农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走上富农强企的发展道路。覆盖宣汉县10多个乡镇36个村,辐射带动万源市、达川区、开江县、通川区12个乡镇27个村,年产值达1.7亿元,带动种植户达10000余户,帮助3000余户精准贫困户“脱贫摘帽”,帮扶180多户精准贫困户成为种植大户,培育10余名药农成为“百万富翁”。并积极参加“留守儿童结亲”、“金秋助学”、“关爱空巢老人”等扶贫济困活动,共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为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累计购买了10多万元的生活日用品及物资。


            春华秋实     天道酬勤

       如今,杨昌林的公司年产中药材1.2万吨,产值达1.3亿元,创税3600万元。身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先后被评为“宣汉县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青年民营企业协会理事单位”、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达州市创业孵化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达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企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星创天地”称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


         乘风扬帆      再创辉煌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为集传统中药材种植、科研、收购、加工、销售、“GMP”、“GSP”为一体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而他自己也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的山区穷小子到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的华丽转身。守富民之初心,传健康之使命。作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宣汉青年,在发展健康事业和建设家乡的使命中,杨昌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他正带领土家族乡亲一起雄心勃勃地打造“药材王国”和“生态家园”。



              (伍福国 供稿)






文章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