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品展示

宣汉县土黄镇:“小兔子”蹦出“大产业” 现代化养殖助力兔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

作者:日期:2025-10-25点击:

       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会长谢富恒一行走进宣汉县土黄镇福泰养殖场现代化阳光兔养殖基地,“小兔子”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一幅从生命孕育到高效产出的生动图景,正展现出兔养殖业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农村,相比较其他养殖,养殖兔算是一种经济效益回报很高的项目,由于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日益提高,兔肉逐渐成为城市餐桌上的新宠。此外,兔的皮毛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养殖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精细化照料保障产业根基。在养殖基地的育幼室,一窝窝刚出生的兔幼崽正享受着“贵宾级”待遇。它们通体雪白,皮肤粉嫩,紧闭双眼挤在铺满浅棕色木屑的温暖“摇篮”中,身旁还备有柔软的棉花用于保暖。兔以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为规模化养殖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养殖场技术员介绍:引进的是济源市阳光兔业集团,兔子品种是伊普吕,“对新生幼兔的精细化照料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后期的成活率和生长效率。”

      现代化设施打造高效产能。走出育幼室,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生产场景。宽阔的养殖场内,多层金属结构兔笼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座“兔子公寓”。每个笼舍都为标准化的白色食槽和自动化饮水系统,兔子们可自由采食、饮水。笼底铺设的绿色垫料有效保持了环境卫生。整个养殖场光线明亮、通风良好,管理井然有序。这种集约化、自动化的养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劳动效率,使得养殖规模得以指数级增长,为稳定、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蹦”出一条增收致富路。据了解,白兔因其肉质优良、皮毛可利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采用现代化养殖模式后,其经济效益更加凸显。一方面,科学的饲料配比和健康管理缩短了出栏周期,提升了产量;另一方面,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兔养殖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升养殖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将“小兔子”培育成了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走进兔业养殖示范基地,标准化兔舍整齐排列,每只母兔均实行单笼饲养,确保养殖环境整洁、防疫安全。

      为守住“品质关”,基地建立了一套科学养殖体系:通过精准配比饲料保障肉兔营养均衡,定期开展全面消毒阻断疫病传播,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在销路方面,基地早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产销协议,形成“养殖-销售”闭环,让每一批出栏的肉兔都能快速对接市场。“我们的肉兔主要销往四川周边,每月产值能稳定在15万元左右。”基地技术负责人说。

       兔业养殖示范基地自2024年建成投产以来,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大家既能务工增收,又能兼顾家庭。“每天喂兔子、消毒笼具、检查健康,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这样的工作很踏实。”技术员的笑容里,藏着对稳定生活的满足。

       眼下,基地的发展蓝图正不断延伸。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基地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让“兔产业”持续为土黄镇的乡村发展赋能。

     让兔产业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黄金兔”。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租用几佰亩土地种植基地,兔养殖产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养殖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地的母兔每年可产8-9胎,每胎产仔8-15只,平均每窝产活仔数为9-10只,成年商品兔价格约为10元1斤,畅销省内外,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养殖、实现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