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供应链服务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是否会成为趋势?

作者:日期:2025-07-29点击: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据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1.25%,而今年在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中,种地机械化率超75%,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高达63.2%。由此可见,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植保无人机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一)植保无人机使用现状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12.1万架,2023年保有量达到约20万架。据新华网消息,2024年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到25.1万架,作业面积达26.7亿亩次,同比增长近25%。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数量正逐年快速增长,其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也将持续加大。

    无人机的发展,既得益于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也与我国国情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渐减少,而无人机的发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农业人力的需求。一台中等载重的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10-30亩,是人工的10-30倍,尤其适合大面积农田,能快速应对病虫害爆发等紧急情况。此外,无人机还可适应复杂环境,在山地、丘陵、水田等人工难以进入或作业难度大的区域,无人机能够灵活飞行,避免人工作业的地形限制和安全风险。正是凭借这些优势,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兴起。

    (二)植保无人机销售地区

    从销售地区来看,2023年我国新疆、江西、湖北、湖南、浙江五省的植保无人机销售占比最高,市场占比分别为18%、15%、12%、11%、9%。新疆销售占比最高,原因在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大,2023年新疆飞防渗透率高达80%。其土地平坦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植保无人机的高效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江西、湖北、湖南是水稻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农田相对集中,便于植保无人机操作。浙江虽地形复杂,但在一些平原地区和规模化种植基地,植保无人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这五省植保无人机销售占比高,还与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关。例如,2017年农业部等选择浙江、江西、湖南等6个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随着各地配套激励政策陆续出台,市场需求被进一步刺激。以绍兴为例,当地出台补贴政策,购买一台6万元的无人机最高可补贴1.2万元,有效降低了购置门槛。

    (三)植保无人机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农用植保无人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植保无人机价格较高,且各地农业政策差异较大。从补贴金额来看,不同地区补贴标准不同。例如,湖北省根据无人机的载药量大小,共分四个补贴档次,补贴额分别为6000元、9000元、1.2万元和1.44万元;江苏省补贴上限为10400元;而在2025年,山东省对符合政策的植保无人机购置最高可领取补贴14400元。在补贴对象方面,山西、重庆等地区允许个人申请补贴,而江苏(盱眙县)、湖北等地则限制个人申请补贴。

    其次,植保无人机系统培训匮乏,且培训费用昂贵,培训机构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和应用。

    这些问题都给无人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植保无人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前景广阔。


    您对植保无人机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献参考:

王俊凯《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蒋玮《中国植保无人机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华网《低空经济为中国农村提供更多新质生产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及销售区域分别预测分析(图)》

文章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