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农联会一行到宣汉庙安乡四川曾好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调研
作者:日期:2025-08-26点击:


今天9月4日上午,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一行来到宣汉庙安乡四川曾好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调研。


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会长谢富恒向副会长单位四川曾好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斌授牌,与市农联会集体合影。


从宣汉洋烈水乡新村上行8公里,或从三里坪到磐石上行8公里,均可直达庙安花果山水果基地。在这里,网友们可以“春观花、夏吃瓜,秋品果,冬赏雪”,体验“人在花中游、车在川中行、房在屋中建”的感觉。
在达州市宣汉县有这么一个地方,每年三月,漫山遍野的李花像冬天的皑皑白雪,游人如织;到了秋天,成树成树的脆红李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这里可以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就是宣汉县政协委员、四川曾好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斌带头打造的庙安乡“花果山”。
最不能忘是家乡情, 70后的曾斌,在中职教育最吃香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凭着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考上了达州市水电学校。乡亲们东家3元、西家5元的“份子”让这个穷人家的孩子攒够了走进入学校继续学习的费用。毕业后工作不到三年,曾斌就下岗了,无家庭背景无经济实力亦无任何门路的他只能外出务工,走福州、跑西安、下广州,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干过库房出货员、药品推销员直至药品销售经理,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好学,他渐渐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富裕起来的曾斌,却永远忘不了父老乡亲凑“份子钱”送他上学的情景。为了让乡亲们出行方便,摆脱交通只能靠走的日子,他出资为乡亲们修建了一段五公里长的乡村公路。
要想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必须能就地生财,有源源不断地收入才行。庙安西瓜历史悠久,远负盛名;庙安脆红李皮薄肉厚,清脆可口;庙安红心猕猴桃远近闻名,香甜多汁;庙安扎耳根更是闻名达州、远销成渝。然而这些特产都是一家一户零散种植,杂乱无序,既不成片也未形成产业特色优势,更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能不能有收益完全靠运气。如何引导乡亲们充分利用庙安独特的资源,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幸福之路?曾斌一直在思考,经多方考察,他决定在家乡庙安大力发展脆红李,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规模产业,达到脱贫奔康的目的。曾斌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后,立即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2011年,成都曾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四川曾好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与庙安乡八庙村、圣观村、洞子村、龙潭村、南垭村以及龙安社区签订协议联合打造脆李现代农业示范园。雄心壮志的曾斌本以为这种多赢模式会获得大家的支持,不料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群众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习惯了种植传统农业的乡亲们,不愿意舍弃水稻、油菜以及小麦等作物,认为李子只是茶余饭后的小点心,发展多了销售成问题。再加上当时的庙安交通不便(当地人用“骑摩托当耕田”来形容当时的路况),生产运输成本占比很高,大家都不愿意大规模发展脆李。
为打消农户的顾虑,曾斌采取了三条对策:一是投资500万元着手修建60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冷藏库,方便李子的储存;二是和庙安乡政府一道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实现了庙安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突破。现在的庙安乡,村社都通了水泥硬化路,田间地头生产便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三是与群众签订包销协议,群众卖不掉的脆李以保底价收购。措施逐渐有了效果。2014年,最初跟着公司一起种植脆李的村民收入增加了3-4万,有的甚至达到了15万元。庙安乡八庙村四社的退休教师舒天志,最先跟着公司一起种植脆李,2014年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还获得了约4万元的纯收入。冷眼旁边的村民们看到了经济效益,纷纷将所有田地种上了李子树,外出务工的村民络绎不绝地回到家乡发展脆李。庙安脆李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广。曾斌主动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和他们签订包销协议。
2019年,庙安乡脆李产量达两千万公斤以上,产值近亿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的庙安乡,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脆红李,一到三月,李花争相绽放,远远望去,犹如白雪覆满枝头,清风徐来,香韵悠悠,宛如世外桃源,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庙安乡现已成为四川乡村旅游示范乡,是省内外闻名的“花果山”。曾斌因势利导,成立了曾好旅游开发公司,修建了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花果山”广场,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每年三月李花节,八月脆李采摘节,都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目前庙安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村民黄孝明,原本在打零工,收入极不固定。脆李产业发展起来后,他发现很多城里人或来赏花,或来摘果,他便和兄弟一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1至3月,黄孝明的农家乐每天都接待游客十桌以上,再加上自家种植的脆李,年收入接近30万元,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成功后的曾斌,有更多的资金去帮助人,看到生活困难的贫困户,他会送去资金和物资;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会主动资助;看到幼儿园和敬老院修建缺资金,他会无偿援助……他常说:“我是社会中的人,我更是一名政协委员,我忘不了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的帮助,我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宣汉县庙安乡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特别适合青脆李生长。为此,当地将李子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目前已集中连片发展青脆李10000多亩。









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成片的李树被挤满枝头的果子压弯了腰。庙安青脆李具有饱满圆润、形态美艳、口感好等特点,不少外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
宣汉县庙安乡龙潭河村始建年代是清代,传统建筑有黄氏宗祠、黄家大院。龙潭村东、西、北三面环山,龙潭河横穿全村,中间呈带状小平原。古村落民居建筑群遍布该村,整个村落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颇具特色。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53套433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其中清初建筑5套,清朝中期建筑15套,清末建筑11套。黄氏、陈氏宗族祠堂保存完好。该村落有雕刻精美的古墓21座,其中12座建于清朝。如此大规模集中的古遗存均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


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