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农联会和市民俗摄影协会形成农耕文化战略友好合作

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会长谢富恒精心组织班子成员筹备农耕文化研究院,在南外品城南岸农联会会议室特邀请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主席龚伟、顾问龙克院长一行莅临市农联会指导工作和形成农耕文化战略友好合作。

达州市农联会会长谢富恒详细介绍了成立农联会的初衷,于2019年7月18上午9点,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在达城中心广场演艺大厅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和授牌仪式。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的成立,旨在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愿望和现实需要,是促进现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抓手。

达州市农联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流通、宣传等各项服务上来;要当好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的参谋助手;要积极同各级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更多支农资金重点向会员主体倾斜支持;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走集群发展之路;要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走品牌发展之路;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走创新发展之路;要主动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走互惠互利之路。

达州市民俗摄影协会主席龚伟介绍了达州市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于2001年,由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会名,属达州市文艺家联合会团体成员。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主动承担了达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举办展览,编辑画册,出版了《达州元九登高节》《石桥火龙》《巴山摄影人》《深情的怀念》等10多本专著,成为达州元九登高节申报全国和省“非遗”项目的重要文件与依据,抢救性记录正在逐渐消失的民俗民间文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协会多次受到党政表彰,先后被省文联、省民政厅表彰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被省摄影家协会表彰为全省优秀基层摄影组织。

从达州市民俗摄协的专业深耕到基层协会的本土坚守,他们以镜头为笔,把大巴山的层峦、州河的碧波、巴人的乡愁,都酿成了可触摸的影像记忆。那些定格在照片里的达州,背后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快门收藏四季,用光影注解故乡,让“巴山摄影人”这枚文化标识,在每一张照片里愈发鲜活。向所有用镜头爱着达州的摄影家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达州市农联会和达州市民俗摄影协会精诚合作,用拍摄和视频影像 的方式,助力农联会的会员企业乡土艺术形式,大力宣传推广会员企业生产的土特产品以及优质蔬菜瓜果,包装上档次,增强品牌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镜头里的人物和产品,是岁月的年轮;照片里的笑脸,是生活的温度;画面里的非遗技艺,是文明的传承。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乡村不再是被动的“拍摄对象”,而是主动的“农耕文化传播者”。一张张在朋友圈流传的乡村照片,可能让一个偏远村落迎来第一批摄影家;一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可能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是中国的根脉”,而摄影,正是让这根脉焕发时代光彩的重要力量。
今后,两家协会战略合作,在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的指导下,当“民俗摄影+乡村振兴”的融合更深入、更精准,我们相信,达州每一张乡村照片都将成为一张“介绍信”,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镜头下徐徐展开,愈发绚烂。





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