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播报

大竹:“三优先”赋能20万亩再生稻开镰

作者:日期:2025-10-22点击:


      金秋十月稻浪翻金,大竹县20余万亩再生稻进入丰收季。当地通过优先选地、优选品种、优配技术的“三优先”战略,推动再生稻成为晚秋粮食稳产保供的 “压舱石”。目前,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超过15万亩,预计总产量突破1.9万吨。

      在大竹县欧家镇千亩再生稻示范片里,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村民们弯腰挥镰,收割金黄稻穗,抢收节奏紧凑有序。

      大竹县欧家镇新四村村民 邓有干:今年我栽了10亩田,第一季600公斤左右,第二季再生稻喜获丰收,每亩大概230到250公斤左右,每一公斤3块钱。

      当地再生稻采用“头茬机械收、二茬人工割”的模式:8月下旬头茬稻收割时,特意保留30—40厘米稻桩,经科学管护唤醒休眠芽二次抽穗,实现“一季双收”。

      大竹县欧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骆光国:由于前期水稻机械收割对稻桩造成了碾压,导致再生稻生长周期和成熟度不一致,后期形成了两次成熟。如果对再生稻也采用机械收割,会对正在生长的再生稻造成伤害。所以我们采用人工收割,这样可以确保正在生长的再生稻正常成熟,又能确保颗粒归仓。

      为推动再生稻产业稳量提质,大竹县锚定晚秋粮食生产目标,实施“三优先”战略:优先布局水资源丰富区域、优选宜香优2115等本地适生品种、配套高桩蓄留、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通过20余场次技术培训夯实种植基础,让“一种两收” 模式落地见效。

      大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毛钦:在规划布局上,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田块;在品种选择上,优先选用宜香优2115,品香优秱臻等本地适宜品种;在田间管理上,落实蓄留高桩,早施粒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全县蓄留再生稻20余万亩,从目前长势来看,有收面积1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9万吨以上。

      眼下,大竹县正全力开展再生稻收割大会战,坚持“成熟一块、抢收一块”,确保11月初实现颗粒归仓。


来源:达州融媒


 

文章来源:

关键词: